咨詢電話:0564-3271788
LOGO
社區招聘
社區招考筆試備考資料之基礎知識(二)
時間:2017-02-05 16:57     作者:立知教育     點擊:3198次
分享到:

【社區面試】2017六安市裕安區社區招考面試培訓課程    
    課程熱線:400-0564-119,0564-3271788。    上課地址:白云商廈四單元18樓


社區工作知識要點
  • 社區概論
  • 社區的含義、特征和基本要素
1、含義: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2、特征:

  1. 社區是一個“小社會”
  2. 社區是聚落的承載體
  3. 社區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4. 社區具有多種功能
  5. 社區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3、要素:
  1. 人口要素
  2. 地域要素
  3. 組織要素
  4. 文化要素
  5. 心理要素
  6. 物質要素
  • 社區的基本類型和功能
  1. 基本類型:
  1. 按照經濟結構、人口密度、社會組織形態等多元標準進行劃分為農村社區和城市社區。
  2. 按照空間特征進行劃分為法定社區、自然社區、專能社區和虛擬社區。
  3. 按照社區層次進行劃分為微型社區、中型社區和大型社區
  1. 社區功能:
  1. 經濟功能
  2. 社會化
  3. 社會控制
  4. 社會參與
  5. 社會支持
  • 社區發展的含義、原則、程序和歷程
    1、含義:社區發展是指社區居民在政府機構的指導和支持下,依靠本社區的力量,改善社區經濟、社會、文化狀況,解決社區共同問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進社會協調發展的過程。
2、原則:

  1. 民主過程原則
  2. 全體參與原則
  3. 廣泛合作原則
  4. 自下而上原則
  5. 問題解決原則
  6. 協調發展原則
    3、程序:
  1. 了解社區
①社區的基本情況
②社區的需求
③社區的問題
④社區的資源

  1. 制訂發展計劃
  2. 實施計劃
  3. 評估工作成效
4、發展歷程:
(1)第一階段(1949年至1979年),基層政權和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初步發展階段
(2)第二階段(1979年至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現代社區工作的確立階段
(3)第三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至2000年),現代社區發展的改革和調整階段
(4)第四階段(2000至今),現代社區發展和改革的逐步深入階段

  • 社區建設
(一)社區發展的含義、意義和發展歷程
1、含義:社區建設是指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依靠社區力量,利用社區資源,強化社區功能,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區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協調和健康發展,不斷提高社區成員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過程。
2、意義:
(1)社區已經成為社會管理的基礎環節,承擔的社會管理事實越來越多,只有不斷地建設好社區,才能促進社會管理的完善。
(2)社區已經成為廣大居民群眾生活的家園,需要社區提供的服務越來越多,只有不斷地建設好社區,才能促進各種群體和睦相處。
(3)社區已經成為各種社會矛盾的交會點,對化解社會矛盾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斷地建設好社區,才能較好地維護社會穩定。
(4)社區已經成為新時期黨和政府執政的重要基礎,在支持黨和政府履行執政使命上發揮著越來越多的作用,只有不斷地建設好社區,才能把構建和諧社會的任務落到實處。
總之,建設好社區對構建和諧社會意義十分重大,是城市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鞏固黨在城市執政基礎的客觀需要。
3、發展歷程:

  1. 提出問題,集中研究論證階段
  2. 開展初步實驗,積累經驗階段
  3. 形成決策意見,全面推進城市社區建設階段
  4. 適應新形勢,不斷深化和完善城市社區建設階段
(二)社區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實現條件和發展方向
1、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從我國國情出發,改革城市基層管理體制,強化社區功能,鞏固黨在城市工作的組織基礎和群眾基礎,加強城市基層政權和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擴大基層民主,密切黨群關系,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城市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
2、基本原則:

  1. 以人為本、服務居民
  2. 資源共享、公駐共建
  3. 責權統一、管理有序
  4. 擴大民主、居民自治
  5. 因地制宜、循序漸進
3、目標:
(1)基本目標: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不斷提供社區成員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2)主要目標:
  ①適應城市現代化的要求,加強社區黨的組織建設和社區居民自治組織建設,建立起以地域性為特征、以認同感為紐帶的新型社區,構建新的社區組織體系。
  ②以拓展社區服務為龍頭,不斷豐富社區建設的內容,增加服務的發展項目,促進社區服務網絡化和產業化,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③加強社區管理,理順社區關系,完善社區功能,改革城市基層管理體制,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④堅持政府指導和社會共同參與相結合,充分發揮社區力量,合理配置社區資源,大力發展社區事業,不斷提高居民的素質和整個社區的文明程度,努力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際關系和諧的新型現代化社區。
4、實現條件:
(1)促進社區政治、經濟、文化協調健康發展,是實現社區建設基本目標的前提和條件。
(2)堅持黨和政府的領導,是實現社區建設基本目標的有力保證。
(3)強化社區功能,完善社區服務,解決社區問題,是實現社區建設基本目標的關鍵。
(4)依靠社會力量,利用社會資源,是實現社區建設基本目標的方法和手段。
5、發展方向:
(1)健全社區管理機制體制,提高社區治理水平。
(2)完善社區服務體系,滿足居民群眾生活需要。
(3)繁榮社區文化,提高社區居民文明素質。
(4)切實改善人居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5)推進社區黨建全覆蓋,增強城鄉基層黨組織的生機活力。
(三)社區建設的特點、功能、內容和任務
1、特點:

  1. 綜合性
  2. 社會性
  3. 地域性
  4. 群眾性
  5. 多樣性
2、功能:
  1. 管理協調功能
  2. 社區服務功能
  3. 社區綜合管理功能
  4. 醫療保健計生服務功能
  5. 環境維護功能
  6. 文體教育功能
  7. 社會保障功能
3、內容:
  1. 社區組織
  2. 社區服務
  3. 社區衛生
  4. 社區文化
  5. 社區環境
  6. 社區治安
4、任務:
  1. 拓展社區服務
  2. 發展社區衛生
  3. 繁榮社區文化
  4. 美化社區環境
  5. 加強社區治安
三、社區居民自治
(一)社區居民自治的含義、要素、目的和特點
1、自治的基本含義:
在一定區域的某一社會組織內,其成員或管理機關可以在一定范圍內擁有自己內部事務的決定權。根據憲法規定,我國實行的是基層群眾性自治制度。從字義上理解,這種基層群眾性自治就是群眾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務。
2、要素:
(1)自治區域
(2)自治組織
(3)自治事權
3、目的:
在于社區居民群眾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利用自己的資源,依法辦理屬于自己的事務,以促進基層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4、特點:
(1)自治組織本身不是政權機關,也不是政權機關的派出機構或輔助機構,不向國家承擔財務責任,主要行使自治職能。
(2)自治組織的負責人不屬于國家公職人員,而是由自治組織全體成員選舉產生的,并對全體居民負責。
(3)自治的對象是全體居民,而不是局限于某一階層或某一行業的成員。
(4)自治的范圍限于基層的社會生活,以人民群眾生活的社區為自治單位,如村莊、街巷、里弄等。
(5)自治的目的是使該居住區內的居民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辦理好本居住區中的公益事業和公共事務。
(二)社區居民自治的意義、基本原則和特性
1、意義:

  1. 有利于人民當家作主
  2. 有利于居民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展
  3. 有利于改善社區管理
  4. 有利于社區共同體的真正形成
  5. 利于政府與社區履行各自的職能與任務
2、基本原則:
  1. 群眾自治原則
  2. 直接民主原則
  3. 由民做主原則
3、特性:
(1)直接性
(2)有限性
(3)有序性
(三)社區居民自治的基本形式
1、居民會議制度
2、民主選舉制度
3、民主決策和民主管理制度
4、民主監督制度
5、居民公約和居民自治章程
6、居民委員會工作制度
四、社區組織
(一)社區黨組織
1、黨的基層組織
(1)黨支部的概念:黨支部是指組織中最基層的一級組織。
(2)黨支部的性質:
  ①黨支部是黨的組織基層
  ②黨支部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
③黨支部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
(3)黨支部的設置原則
2、社區黨的組織的主要職責:

  1. 宣傳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和執行黨中央、上級黨組織和本組織的決議,團結、組織干部和群眾,努力完成社區各項任務。
  2. 討論決定本社區建設、管理中的重要問題。
  3. 領導社區居民自治組織,支持和保證其依法充分行使職權,完善公開辦事制度,推進社區居民自治。
  4. 領導社區群眾組織,支持和保證其依照各自的章程開展工作。
  5. 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反映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6. 組織黨員和群眾參加社區建設。
  7. 加強社區黨組織自身建設,做好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發展黨員工作。
3、社區黨建工作
(1)指導思想
(2)目標要求:
  ①領導班子好
②黨員干部隊伍好
③工作機制好
④工作業績好
⑤群眾反映好
(3)主要措施:
  ①健全社區黨組織
②加強和改進黨員教育管理
③建立完善社區黨建工作協調機制,發揮社區黨建的整體優勢。
④切實加強對社區黨建工作的領導
(二)社區居民委員會
1、社區居民委員會的創立和發展:
(1)居民委員會的創立:
①1954年12月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并頒布了《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全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的建設開始進入普遍化、規范化和制度化的階段。
②大規模建立居民委員會的工作直到1956年結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城市基層組織體系基本確立。
(2)居民委員會的發展
①曲折發展期(1958——1979年)
②平衡發展期(1980——2000年)
③快速發展期(2000年至今)
2、社區居民委員會的主要職責

  1. 依法組織居民開展自治活動
  2. 依法協助城市基層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開展工作
  3. 依法依規組織開展有關監督活動
  1. 社區居民委員會的組織制度原則
居民委員會根據居民居住狀況,按照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則設立。
(來源:未知)
分享到:
(關鍵詞閱讀社區,招考,筆試,備考,資料,基礎知識,社區,面試,2017)

在線
客服

在線客服公考服務,我們全力以赴

客服
熱線

0564-3271788
全國客服電話

關注
微信

微信掃描二維碼
頂部
嘿,我來幫您!
亚洲精品黄色_午夜成人无码国产电影荒村_婷婷九月色_91手机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