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電話:0564-3271788
LOGO
三支一扶
安徽省2021年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 招募筆試考試大綱
時間:2021-04-28 15:36     作者:未知     點擊:3764次
分享到:

立知教育網(www.g2amr.com)同步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轉載發布安徽省2021年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 招募筆試考試大綱,考試重點關注筆試考試大綱,及時做好備考準備。立知教育筆試課程讓考生輕松駕馭筆試,順利上岸,不過還能退費!獲取更多的筆試資料,可以加入立知教育三支一扶交流群:202830870或者添加小編微信:17356439616。


為方便廣大考生復習迎考,根據《安徽省2021年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招募公告》和有關規定,特制定本大綱。

安徽省2021年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招募筆試科目包括《職業能力測試》和《綜合知識》兩科,全部采用閉卷考試的方式。

一、職業能力測試

(一)作答要求

《職業能力測試》科目全部為客觀性試題,考試時限90分鐘,滿分100分,考試題型全部為單項選擇題。

報考者務必攜帶的考試文具包括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2B鉛筆和橡皮。答題前,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和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指定的位置,再用2B鉛筆在答題卡指定位置上填涂準考證號。作答時,必須用2B鉛筆在答題卡指定位置填涂自己選擇的選項,不按規定作答或未在答題卡指定位置作答一律無效。本科目作答過程中不允許使用計算器。

(二)測查內容及示例

《職業能力測試》主要測查報考人員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和資料分析等部分。

1.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報考者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交流、迅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包括根據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正確理解閱讀材料中指定詞語、語句的含義;概括歸納閱讀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斷新組成的語句與閱讀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據上下文內容合理推斷閱讀材料中的隱含信息;判斷作者的態度、意圖、傾向、目的;準確、得體地遣詞用字等。

例題1:

古典農業社會中,人的鄉愁和城市沒有太大關系。彼時的鄉愁大抵是懷才不遇的流蕩,以及戰爭帶來的和鄉土難返。而現在,大多數“鄉愁感慨”是具有城市生活經歷的人發出的,他們發愁的是城市“工作好不好找,房子買不買得起”等等。過去隨時可以返回的家鄉,正逐漸消失在城市化運動中。因此,他們對鄉愁的可能完全不是同一個方向,甚至可能是“城愁”。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民不聊生  認可             B.流離失所  認識

C.背井離鄉  認同             D.饑寒交迫  認知

(答案:C。從上下文的意思,及詞語本身的含義,可知選項C更為貼切。)

例題2:

在古代,每遇戰亂,手藝人都會成為戰爭雙方爭奪的對象,這是因為手藝人掌握著傳統社會中最重要的技術,他們代表著當時最先進的社會生產力。如今,盡管現代科學技術取代了手工技能,成為當今時代最強大的生產力,但傳統工藝完全可以借助現代科技而提升,繼續服務于大眾。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與現代科技聯姻是傳統工藝發展的有效途徑

B.任何時代,社會發展的第一要素是社會生產力

C.現代科技的進步對傳統手工藝產生的深遠影響

D.現代科技可以解決制約著生產的傳統工藝難題

(答案:A。從文中最后一句中,“傳統工藝”借助“現代科技”得到“提升”,可以看出,與現代科技聯姻可以使傳統工藝得到發展。因此,A選項符合題意。)

例題3:

“青水碧于天,人語驛橋邊?!钡谖鍖檬澜缁ヂ摼W大會在千年古鎮——烏鎮開幕,再次點亮“互聯網之光”,人們在這里展望一個數字世界的未來。從2014年的4G到2018年的5G,要讓數字世界真正造福人類,,只有互信,才能讓虛擬的網絡空間進一步凝聚起共識;只有共治,才能讓互聯網有原則、有規則,數字經濟發展才能更強勁。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句是:

A.互信和共治互為基石

B.互信和共治是根本原則

C.共治是互信的未來

D.互信是共治的基礎

(答案:B。后文的并列句式“只有互信……只有共治”,強調了“互信”“共治”的重要意義,同時也限定了橫線中也需要填入一個并列結構,故C、D首先排除。A項只是簡單陳述要發揮二者作用,與后文的強烈語義不匹配。相比之下,B項最優。)

例題4:

①這種工匠精神是儒家倫理在工匠活動中的具體化,其技藝修煉和運用,信奉“修身正己”的做人準則和“經世致用”的利民情懷,以達到“德藝兼修”“尚巧達善”的至高境界。

②我國古代工匠精神就是“崇德”與“尚技”,并最終走向“道技合一”。

③我國古代教育思想家認為,教師職業與工匠精神是相連相通的。

④韓愈在其《進學解》中也表達了同樣的思想。

⑤中國和西方國家都有著源遠流長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薈萃著古代勞動人民的精神品格和智慧力量。

⑥《禮記?學記》將工匠的經驗傳承與教師的教學進行類比,并將工匠的技藝傳承之道作為教師學習的榜樣。

將以上6個句子重新排序,語序正確的一項是:

A.⑤⑥④②③①B.③⑤②⑥④①

C.⑤②①③⑥④D.⑥④②①③⑤

(答案:C。根據每個句子的內容和語言邏輯順序可以判斷正確排序為答案C。)

2.數量關系主要測查報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間量化關系和解決數量關系問題的能力,主要涉及數據關系的分析、推理、判斷、運算等。常見的題型有:數字推理、數學運算等。

數字推理。每道題給出一個數列,但其中缺少一項,要求報考者仔細觀察這個數列各數字之間的關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規律,然后從四個供選擇的答案中選出最合適、最合理的一個來填補空缺項,使之符合原數列的排列規律。

例題:

16184075126   (  )

A.144       B. 156        C. 178       D. 196

(答案:D。給出的前6項是由等差數列:1,2,3,4,5,6和二階等差數列:1,3,6,10,15,21對應項相乘而得。依此規律,括號中的數應為7×28=196。故正確答案為D。)

數學運算。每道題給出一個算術式子或者表達數量關系的一段文字,要求報考者熟練運用加、減、乘、除等基本運算法則,并利用其他基本數學知識,準確迅速地計算或推出結果。

例題:

半徑為4cm的圓柱形容器內盛了一部分水。將三個半徑為4cm的小球依次放入后,水面恰好淹沒最上面的小球(水無溢出)。則小球放入之前,容器中水面高度為:

A.2cm      B.4cm      C.6cm       D.8cm

(答案:D。設所求高度為h,則依題意,有

, 求得:。故容器中水面高度為8cm。)

3.判斷推理主要測查報考者對各種事物關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對常識、圖形、語詞概念、事物關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較、組合、演繹和歸納等。常見的題型有:常識判斷、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邏輯判斷等。

常識判斷。每道題均有四個選項,要求報考者根據題意作出最合適的判斷。

例題:

下列教育家與其代表作對應不正確的是:

A.韓愈——《師說》                 B.顏元——《存學篇》

C.孟子——《勸學篇》              D.陶行知——《教學做合一》

(答案:C。仔細考察四個選項,你可以依據有關歷史和文學常識,判斷出A、B、D三個選項與題意不符,故正確答案為C。)

圖形推理。每道題給出一套或兩套圖形,要求報考者通過觀察分析找出圖形排列的規律,選出符合規律的一項。

    例題:

(答案:D。題干中前四個圖呈現出的規律是:公共部分是三角形。依據這一規律,正確答案應為D。)

定義判斷。每道題先給出一個概念的定義,然后分別列出四種情況,要求報考者嚴格依據定義選出一個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該定義的答案。

例題:

共享經濟指借助網絡第三方平臺,基于閑置資源使用權的暫時性轉移,實現生產要素的社會化,提高存量資產的使用效率以創造更多價值,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經濟活動不屬于共享經濟的是:

A.王某從某網絡平臺訂車去飛機場,方便快捷

B.李某從某網絡平臺貸款炒股,獲得了預期收益

C.張某從某網絡平臺購買外賣美食,在家享受美味

D.馬某旅行前從某網絡平臺預訂民宿,抵達后入住

(答案:B。根據題干所給定義,正確答案為B。)

類比推理。給出一組相關的詞,要求報考者通過觀察分析,在備選答案中找出一組與之在邏輯關系上最為貼近或相似的詞。

例題:

螺絲:螺帽

A.水杯:暖瓶                       B.線:紐扣

C.插頭:插座                       D.筷:碗

(答案:C。螺絲和螺帽是一組必須配套使用的東西,選項C中插頭與插座的關系與螺絲與螺帽的關系一樣。)

邏輯判斷。每道題給出一段陳述,這段陳述被假設是正確的,不容置疑的。要求報考者根據這段陳述,運用一定的邏輯推論,選擇一個最恰當的答案。

例題:

在一次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在一座唐代古墓中發現多片先秦時期的夔(音kuí)文陶片。對此,專家解釋說,由于雨水沖刷等原因,這些先秦時期的陶片后來被沖至唐代的墓穴中。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上述專家的觀點?

A.在這座唐代古墓中還發現多件西漢時期的文物

B.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沒有漏水、毀塌跡象

C.并非只有先秦時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書寫夔文為能事

D.唐代的墓葬風俗是將墓主生前喜愛的物品隨同墓主一同下葬

(答案:B。該選項中“古墓保存完好,沒有漏水、毀塌跡象”從根本上排除了“雨水沖刷”的可能性,最能質疑專家的觀點。)

4.資料分析主要測查報考者對各種形式的文字、圖表等資料的綜合理解與分析加工能力,這部分內容通常由統計性的圖表、數字及文字材料構成。針對一段資料,一般有5個問題,報考者需要根據資料所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計算和判斷處理,從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符合題意的答案。

例題:

根據以下資料回答問題:

2017年5月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情況(境內)

金融機構

總資產

總負債

金額(億元)

同比增速(%)

金額(億元)

同比增速(%)

銀行業金融機構

2328934

12.5

2147187

12.6

其中:大型商業銀行

839329

9.7

770521

9.8

股份制商業銀行

431150

11.5

402922

11.5

城市商業銀行

293063

19.7

273812

20

農村金融機構

314519

12.3

291766

12.1

其他類金融機構

450873

14.8

408166

14.8

注:1.農村金融機構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和新型農村金融機構。

2.其他類金融機構包括政策性銀行及國家開發銀行、民營銀行、外資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資產管理公司和郵政儲蓄銀行。

3.凈資產額等于總資產額減去總負債額。

2017年5月,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資產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重與上年相比約:

A.增加了2個百分點           B.減少了2個百分點

C.增加了0.2個百分點        D.減少了0.2個百分點

(答案:D)

二、綜合知識

(一)作答要求

《綜合知識》科目包括客觀性試題和主觀性試題,考試時限120分鐘,滿分100分。

報考者務必攜帶的考試文具包括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2B鉛筆和橡皮。答題前,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和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指定的位置,再用2B鉛筆在答題卡指定位置上填涂準考證號。作答時,客觀題部分必須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指定位置填涂自己選擇的選項;主觀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卡指定區域內作答。不按要求作答一律無效。本科目作答過程中不得使用涂改液、膠帶紙。

(二)考試內容

主要測查考生的基本素質、開展“三支一扶”工作應具備的相關知識和能力,主要內容包括政治理論、農業農村工作知識、時事政治與常識、公文處理和寫作能力等。

1.政治理論

熟悉并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內涵。重點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要包含其重大意義、科學體系、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等。了解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

2.農業農村工作知識

(1)“三農”工作理論。掌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熟悉黨的農村工作原則、領導體制、主要任務、隊伍建設和保障措施。掌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總目標、總方針、總要求和制度保障。

(2)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了解過渡期,掌握“四個不摘”要求。熟悉防止返貧的政策措施,掌握農村低收入人口幫扶政策。了解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點工作。

(3)加快農業現代化。了解糧食安全戰略,掌握解決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問題的舉措。了解農產品加工業“五個一批”工程、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158”行動計劃主要內容。熟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綠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相關知識。掌握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職業農民的政策措施。

(4)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把握鄉村建設規劃的要求。了解加強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工程。掌握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的目標任務。了解促進農村消費的政策措施。

(5)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掌握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的主要內容。掌握推進健康鄉村建設的主要措施。了解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提供平等就業服務等政策措施。了解改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部署要求。

(6)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了解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三步走”目標要求。掌握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主要內容。把握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掌握加快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的工作舉措。

(7)深化農村改革。了解農村改革的主要歷程。掌握深化農村改革的主線和底線。把握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的主要內容。了解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掌握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三變”改革、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內涵和聯系。

(8)改進鄉村治理。掌握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和鄉村治理體系的內涵。了解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主要任務。了解農村黨建工作知識,掌握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點工作。熟悉村民自治實踐。掌握法治鄉村建設、平安鄉村建設的主要內容。

(9)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了解農村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任務。熟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了解農耕文化的重要作用,熟悉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重點工作。了解農村不良風氣的表現形式,掌握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的主要做法。

3.時事政治與常識

主要考察考生對重大時事和重要常識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具體包括2020年1月1日以來發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管理、人文等方面常識。

4.公文處理和寫作能力

公文處理主要測查考生公文處理能力,能夠了解公文的概念、特點、種類、格式、行文關系和行文規則,以及發文、收文程序等,能夠按照作答要求草擬常見公文。

寫作主要測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考生應具有一定的文字閱讀理解能力,能夠根據給定資料,按照要求撰寫文章。

1606900364383477.jpg

【課程安排】》》》立知教育公考筆試/面試培訓課程




(來源: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分享到:

在線
客服

在線客服公考服務,我們全力以赴

客服
熱線

0564-3271788
全國客服電話

關注
微信

微信掃描二維碼
頂部
嘿,我來幫您!
亚洲精品黄色_午夜成人无码国产电影荒村_婷婷九月色_91手机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