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分論點時可以通過分析影響展開來論證分論點,這種方法在我們寫文章的過程中應用范圍極為廣泛。廣大考生在應用這種方法時,可以圍繞分論點通過正面 或者負面來分析影響,比如互聯網對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利與弊,亦或者是以主體作為切入點來分析影響,從政府、企業、個人等主體展開,比如大學生就業難帶來的 影響。也可以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的角度出發來分析影響。例如:
段旨句:城市文化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強勢動力
分析影響:于個人而言,搞好城市文化建設,有利于培養市民良好的社會公德,更在很大程度上通過文化教育提升個人的科學素質,保障其順利就業,也為城市 經濟建設提供了人才優勢。于城市而言,重視文化建設,有利于保護當地文化資源,能夠通過產業開發轉變為經濟資源,促進當地經濟轉型,提升當地經濟競爭力。
得出結論:可見,城市文化建設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了人才動力和資源動力,保證了經濟強勢發展。在以后的建設中要注重教育發展和本地文化的發展。
二、政策分析法
無論是影響分析、還是原因分析,對于分論點的展開論證都是以自身的觀點作為論據,對于議論文的分析論證而言在說服力上是遠遠不夠的。為了增強文章的整 體說服力,更好地體現出申論考試中的政府角度,考生可以通過引用相關的政策來分析分論點。這里我們所介紹的政策是宏觀層面的含義,它不單單包含國家的大政 方針和理論政策,此外一些政府的重要文件和精神亦或者是領導人講話,我們在文章寫作中都可以將其作為政策來引用。在此基礎上運用政策對分論點進行分析和論 證,以增強整個文章的說服力。例如:
段旨句: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大勢所趨
理論政策: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必須注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用政策分析現象:從國內現實角度而言,當前我國基本公共服務的非均等化問題比較突出,并由此使地區間、城鄉之間、不同群體之間在基礎教育、公共醫療、 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方面的差距逐步拉大,并已成為社會公平、公正的焦點問題之一,更不符合“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必須注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基 本要求。
得出結論:可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縮小城鄉差距和貧富差距以及地區間不均衡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大勢之所趨。
三、原理效應分析法
除了上面介紹的兩種方法,也可以將平時積累的一些科學原理應用其中,不僅僅能夠體現自身扎實的知識儲備,另一方面也能夠豐富內容,讓整個分論點看上去 是充實的。因此,建議考生在備考申論的過程中多積累一些常見的科學原理,比如:蝴蝶效應、短板效應、鯰魚效應、羊群效應等,這也是讓文章分論點充實的重要 法寶。
段旨句:農村教育衰敗是我國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絆腳石”
原理效應:管理學領域的“木桶”法則一直為人所熟知。該法則告訴我們:在發展過程中要下狠功夫抓薄弱環節,否則,整體發展就會受到影響。
用原理效應分析現象:該理論也同樣適用于我國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現狀。實施撤點并校后,農村教育衰敗現象越來越明顯,城鄉人才資源差距正在拉大,農村人才的素質令人擔憂。“短板”如此扎眼,何來建設人力資源強國一說?
得出結論:故此,放慢腳步,狠抓關鍵環節,重視農村教育才是當務之急,也唯有搬開“絆腳石”,補上“短板”,走上人才建設的“快車道”,方可實現人才強國戰略。
文章主體部分直接決定了整篇文章的充實度,直接決定了整篇文章的大框架,因此考生必須引起足夠重視。理證法不僅能夠幫助考生在文章寫作中有話可說,而且能讓文章寫得有條理、有邏輯、有文采,為整篇文章增色??忌趥淇嫉倪^程中多加練習,成熟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