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 )強調“廢除教師中心,一切以學生為中心”。
A.認知結構主義學習理論
B.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
C.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D.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答案】D。解析:人本主義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和有意義的自由學習觀。故選D。
2.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學生能力上的差異并不能決定他們能否成功掌握教學內容,而是在于他們( )。
A.學習積極性 B.學習自覺性 C.要花多少時間 D.智力水平
【答案】C。解析:掌握學習由布盧姆提出,認為只要給以足夠的學習時間和相應的教學,大多數學生都能夠學會學校里的科目。這是一種非常樂觀的教學方法。故選C。
3.根據學習動機的社會意義,可以把學習動機分為( ) 。
A.交往動機與榮譽動機
B.工作動機與提高動機
C.高尚動機與低級動機
D.社會動機與個人動機
【答案】C。解析:根據學習動機的社會意義,可以把學習動機分為高尚動機與低級動機。故選C。
4. 文化傳承的主要手段是( )。
A.生物遺傳 B.選擇經驗 C.社會實踐 D.教育
【答案】D。解析: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與教育密不可分,在人類歷史中,文化正是通過教育這種社會遺傳方式延續下去,又借助人們的不斷創新而發展。故選D。
5.學習“直角三角形是一種特殊的三角形”,這種學習屬于( )。
A.詞匯學習 B.符號學習 C.概念學習 D.命題學習
【答案】D。解析:該學習是在講述直角三角形和三角形的關系,屬于命題學習。命題學習是指學習若干概念之間關系的判斷。故選D。
6.心理定勢對解決問題具有( )。
A.積極作用
B.消極作用
C.無作用
D.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
【答案】D。解析:定勢可使人們借助經驗快速地解決熟悉的問題,也可禁錮人的視野,使其不能順利地或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故選D。
7.教育政策的基本特征是( )。
A.可行性 B.規律性 C.強制性 D.目的性
【答案】D。解析:略。
8.男生在游戲中喜歡扮演堅強不屈的英雄體現了個體身心發展的( )。
A.階段性 B.互補性 C.不平衡性 D.個別差異性
【答案】D 解析:從群體的角度看,個體差異性首先表現為男女性別的差異,它不僅是自然性上的差異,還包括由性別帶來的生理機能和社會地位、角色、交往群體的差別。故選D。
二、多項選擇題
1.教育對人類地位的提升的作用表現在( )。
A.幫助人發現自身價值 B.發掘人的潛力 C.發揮人的力量
D.發展人的個性 E.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諧、充分的發展
【答案】ABCDE。解析:凡是教育能夠實現的使人發展的方面都有助于人類地位的提升。故選ABCDE。
2.師生關系的內容包括( )。
A.在知識內容的教學上結成授受關系
B.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關系
C.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
D.在社會道德上是互相促進的關系
E.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
【答案】ABD。解析:師生關系的內容包括:在知識內容的教學上構成授受關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關系;在社會道德上是互相促進的關系。故選ABD。
3.在學業成績考查中,試題類型有( )。
A.簡答式試題 B.陳述式試題 C.是非題
D.多項選擇題 E.組配式試題
【答案】ABCDE。解析:試題類型大體有供答型和選答型兩大類。供答型試題又分簡答試題和陳述式試題兩種。選答型試題可以分為是非題、多項選擇題和組配式試題三種。故選ABCDE?。
4.我國新時期的德育特點有( )。
A.開放性 B.全民性 C.民主性
D.變革性 E.社會主義方向性
【答案】ABCDE。解析:ABCDE選項均是我國新時期德育的特點。故全選。
5.影響反饋效果的因素有( )。
A.反饋的方式 B.反饋的內容 C.反饋的對象
D.反饋的頻率 E.反饋的數量
【答案】ABD。解析:反饋的方式、內容和頻率會對反饋效果產生影響。故選ABD。
三、解答題
1.什么是復述策略?試闡述常用的復述策略。
【答案要點】
復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記憶中為了保持信息而對信息進行反復重復的過程。它是短時記憶的信息進入長時記憶的關鍵。它包括:
(1)合理安排復述時間;
(2)適當的過度學習;
(3)克服記憶的相互干擾;
(4)運用多種感官協同記憶;
(5)采用多種形式復習;
(6)畫線。
2.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答案要點】
(1)以學為中心,注重學習者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是學習的促進者,引導、監控和評價學生的學習進程。
(2)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生學習。
(3)以“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作為學習和研究活動的主線,在相關的有具體意義的情境中確定和教授學習策略與技能。
(4)強調“協作學習”。這種協作學習不僅指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協作,也包括教師之間的協作,如實施跨年級和跨學科的基于資源的學習等。
(5)強調針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評價。
3.編寫教學設計要體現哪些特性?
【答案要點】
編寫教學設計要體現的特性有:科學性、針對性、實用性、主體性,體現課程資源整合的理念。
四、案例分析題
1.相關調查顯示,大部分的小學生都喜歡教師始終面帶笑容。這種情緒時時感染著小學生,使小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心情放松,產生對教師的親近感與信任感。
結合材料,試分析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答案要點】
(1)幫助學生適應環境的變化,消除分離焦慮;
(2)積極主動地與學生交往;
(3)對學生和學生的活動真正關注并感興趣;
(4)理解與寬容地對待學生的錯誤;
(5)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同伴關系;
(6)幫助學生擺脫不良行為習慣。
2. 一個青年教師在進行公開課《伊犁草原漫記》教學時,課文第二段第三層寫秋天獵人獵熊的果敢,但一名學生沒有按要求歸納獵人果敢的特點,而是說獵人殘忍,同時指出獵人的行為是違法行為。課文中這一段原本是歌頌獵人的,學生卻痛斥獵人的獵熊行為,這是教師始料不及的??上驳氖?,這位教師并不因為學生當著聽課教師的面提出不同的觀點而氣惱或逃避,而是因勢利導,讓學生充分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后,全班學生從保護野生動物的角度出發,推翻了課文的觀點。
請對這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
【答案要點】
當學生的觀點與課本、教師有不同之處時,教師不再像以前那樣直接否定學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讓學生進行討論、比較或辨別,達到意見的統一,或者并不統一意見,留著懸念讓學生課后進一步探討。這樣的教學方式打破了唯課本、唯教參的傳統教學觀念,體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教學行為的轉變。
五、作文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個好學生”,以此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或記敘文。
要求:
1.自擬題目;
2.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略。
最新中小學教師考編筆試資料請查看安徽中小學教師考編網(www.g2am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