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學前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 )
A.學前教育中的現象和問題
B.幼兒學習中的現象和問題
C.幼兒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問題
D.幼兒發展中的行為和問題
2.在目前條件下,我國幼兒園比較合適的師生比是( )
A.1∶15~20
B.1∶20~25
C.1∶25~30
D.1∶30~35
3.以下幾種游戲中,( ) 屬于創造性游戲。
A.智力游戲
B.體育游戲
C.音樂游戲
D.角色游戲
4.幼兒園教學的基本方法是( )
A.演示法
B.范例法
C.觀察法
D.示范法
5.福祿貝爾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創制的活動玩具被稱為( )
A.思物
B.積木
C.恩物
D.念物
6.下列符合兒童動作發展規律的是( )
A.從局部動作發展到整體動作
B.從邊緣部分到中央部分
C.從粗大動作發展到精細動作
D.從下部動作發展到上部動作
7. 《教學成果獎勵條例》屬于( )
A. 鼓勵性政策
B. 限制性政策
C. 全局性政策
D. 區域性政策
8. 在刺激結構高度復雜,關鍵信息不明顯的情況下進行的學習是( )
A.外顯學習
B.內隱學習
C.無意義學習
D.有意義學習
9.下列不屬于幼兒園建筑設計原則的是( )
A.安全原則
B.經濟原則
C.衛生原則
D.豪華原則
10.嬰兒尋求并企圖保持與另一個人親密的身體和情感聯系的傾向被稱為( )
A.依戀
B.合作
C.移情
D.社會化
11.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的研究發現,兒童入學后學業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 )
A.兒童的遺傳素質
B.家長的文化素養
C.兒童的早期經驗
D.學校的教育方式
12.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是指兒童在每個年齡階段中形成并表現出來的( )
A.個別的心理特征
B.所有的心理特征
C.典型的心理特征
D.籠統的心理特征
13.教幼兒掌握詞,最重要而有效的途徑是( )
A.利用卡片等教學工具
B.反復細心地說明和解釋
C.與練習相結合
D.結合日常生活活動
14.兒童開始能夠按照物體的某些比較穩定的特征進行概括,這是( )
A.直觀的概括
B.言語的概括
C.動作的概括
D.知覺的概括
15.信息加工學習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斯金納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6.幼兒時期的言語學習主要是( )
A.閱讀訓練
B.書面言語
C.口頭言語
D.識字教學
17.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中提出,應該把教師工作視為( )
A.專門職業
B.非獨立的社會職業
C.獨立的社會職業
D.非專門職業
18.向家長系統宣傳和指導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的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形式是( )
A.咨詢活動
B.家長委員會
C.家長學校
D.電話聯系
19.“寓教于樂”實際上就是幼兒教育( )的體現。
A.游戲化方法
B.生活化方法
C.移情法
D.直接法
20.社區教育起源于( )
A.二戰后的丹麥
B.十九世紀的丹麥
C.二戰后的美國
D.十九世紀的美國
21.教育最基本的職能是( )
A.培養人才
B.傳播科學文化知識
C.促進社會政治進步
D.促進經濟增長
22.幼兒園對幼兒實施的教育包括( )
A.德、智、體、美、勞諸方面
B.智、德、體、心諸方面
C.體、智、德、美諸方面
D.美、心、體、智諸方面
23.《林哈德與葛篤德》是( ) 的教育理論專著。
A.夸美紐斯
B.盧梭
C.裴斯泰洛齊
D.福祿貝爾
24.3歲以前,腦部的發育已達到成人的( )左右。
A.70%
B.80%
C.60%
D.90%
25. 學前期獨生子女社會性發展的主要特點是( )
A.兩極分化
B.不合群
C.膽小
D.自私
26. 下列不屬于教育行政法規名稱的是( )
A. 條例
B.細則
C. 方案
D.辦法
27.認知遷移理論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羅耶
C.沃爾夫
D.斯皮羅
28. 奧蘇貝爾認為學校中的學習應該是( )
A.有意義的發現學習
B.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C.機械的發現學習
D.機械的接受學習
29.幼兒詞匯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 )
A.代詞
B.名詞
C.動詞
D.語氣詞
30.幼兒教師在語言課上只講故事、音樂課上只教唱歌、體育課上只做游戲的做法違背了( ) 教育原則。
A.啟蒙性
B.發展適宜性
C.活動性
D.綜合性
二、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幼兒教育就是幼兒園教育。 ( )
2、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是家園合作追求的最終目標。( )
3、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標準化的藝術技能訓練中形成的。( )
4、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所以教師要經常告訴孩子一些社會規則和品德要求,講多了,幼兒的社會性品質就得到了發展。( )
5、多元智力理論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發現小天才,而是對兒童進行選拔、排隊。( )
6、繪畫和以繪畫為主的簡單圖表是幼兒表現和記錄的主要形式。( )
7、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應該是數學課程的中心。( )
8、以先進的理論指導,研究自己的教育實踐活動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 )
9、除管理人員、教師、家長外,幼兒也是幼兒園教育評價工作的參與者。( )
10、幼兒園是小學的預備階段,是人生學習的初始階段。( )
11.在感知運動階段,嬰兒以各種感覺和活動來適應環境. ( )
12.在前運算階段,幼兒已經能夠從別人的觀點和角度去看問題. ( )
13.幼兒的智力發展指感知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等基本要素的整體發展,而不是某一要素的發展. ( )
14.具有相同知識的孩子,在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時表現的聰明才干也是相同的. ( )
15.認知能力的形成主要體現在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方面,而在幼兒階段,技能的掌握是最基本的. ( )
16.知識系統化,有利于幼兒對知識本身的理解,同時也有利于用原有的知識去理解新的知識. ( )
17.從幼兒記憶的表現看,幼兒的有意識記憶占優勢. ( )
18.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詞語記憶的發展速度大于形象記憶的發展速度. ( )
19.如果幼兒記憶10遍就能記住某一材料,那么再識記10遍,則更有利于加深幼兒的記憶痕跡. ( )
20.對幼兒來說,聯想法是比較有效的回憶方法. ( )
三、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 幼兒的攻擊性行為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2.簡述幼兒初期的心理特點。
3.簡述幼兒園課程的基本要素。
4.簡述幼兒教師應具備哪些職業能力。
四、論述題(7分)
1. 試述皮亞杰關于兒童心理發展階段的劃分。
五、案例分析題(8分)
幼兒的早期教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其中,幼兒學外語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熱點,上英語興趣班已經成為一些幼兒家長的首選,書店里的幼兒英語教材也越擺越多。有些“雙語幼兒園”半年收費近萬元。部分家長質疑:幼兒學英語的作用的究竟有多大?幼兒應該怎樣學英語?
根據這些現象,請談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遵循哪些原則。
六、活動設計題(15分)
繩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請你以“鞋子”為教學材料,設計一個小班的教學活動,寫出活動名稱、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準備、并設計活動過程。要求如下:
從日常生活中和幼兒的經驗引發教學內容,運用游戲化、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突出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在幫助幼兒習得經驗、知識的同時,重視幼兒情緒、態度、能力的培養。
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答案】A。
解析:學前教育學是研究學前教育中的現象和規律的科學。
2.【答案】A。
解析:在目前條件下,我國幼兒園比較合適的師生比是1∶15~20。
3.【答案】D。
解析:角色游戲是幼兒在做游戲的過程中通過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游戲,屬于創造性游戲。
4.【答案】C。
解析:觀察法是幼兒園教學的基本方法。
5.【答案】C。
解析:福祿貝爾創制了恩物。
6.【答案】C。
解析:兒童動作發展的一般規律是:從整體動作發展到局部動作;從上部動作發展到下部動作;從粗大動作發展到精細動作;從中央部分動作發展到邊遠部分動作;從無意動作發展到有意動作。
7.【答案】A。
解析:國務院頒布的《教學成果獎勵條例》屬于鼓勵性政策。
8.【答案】B。
解析:內隱學習是在刺激結構高度復雜,關鍵信息不明顯的情況下,即在無意識狀態
9.【答案】D。
解析:幼兒園的建筑設計必須遵循安全、衛生、實用、經濟、美觀、舒適的原則。
10.【答案】A。
解析:依戀是嬰兒尋求并企圖保持與另一個人親密的身體和情感聯系的一種傾向。
11.【答案】D。
解析:兒童學業成敗與諸多因素都有關系,其中學校教育方式占有重要地位。
12.【答案】C。
解析:兒童心理年齡特征是指兒童在每個年齡階段中形成并表現出來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的心理特征。
13.【答案】D。
解析:教幼兒掌握詞,最重要而有效的途徑是結合日常生活活動。
14.【答案】B。
解析:言語的概括作用使兒童開始能夠按照物體的某些比較穩定的主要特征進行概括。
15.【答案】C。
解析:加涅認為學習是一個有始有終的過程,這一過程可分為若干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需要進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從而提出了信息加工學習理論。
16.【答案】C。
解析:幼兒期的言語學習主要是指口頭語的學習。
17.【答案】A。
解析: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中提出,應該把教師工作視為專門職業,認為它是一種要求教師具備經過嚴格訓練而持續不斷的研究才能獲得并維持專業知識及專門技能的公共業務。
18.【答案】C。
解析:家長學校主要是面向家長開放,其主要宗旨在于向家長系統地宣傳和指導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19.【答案】A。
解析:幼兒園教育要遵循寓教育于幼兒活動之中的原則,也就是游戲化的方法。
20.【答案】B。
解析:1844年丹麥教育學家科維隆在鄉村創建國民高等教育學校,是成人教育形式的社區教育。
21. 【答案】A。
解析:教育最基本的職能就是培養人,這是教育質的規定性。
22. 【答案】C。
解析:幼兒園實行保育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
23. 【答案】C。
解析:《林哈德與葛篤德》是裴斯泰洛齊的教育理論代表作。
24. 【答案】B。
解析:3歲以前,幼兒腦部的發育已達到成人的80%。
25. 【答案】A。
解析:學前期獨生子女社會性發展的主要特點是存在兩極分化現象。
26. 【答案】C。
解析:教育行政法規的名稱一般有三種:條例、規定、辦法或細則。
27. 【答案】B。
解析:在人類學習與記憶的信息加工理論的基礎上,羅耶提出了認知遷移理論。
28. 【答案】B。
解析:奧蘇貝爾認為學校中的學習應該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29. 【答案】A。
解析:代詞是幼兒詞匯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
30. 【答案】D。
解析:教師在語言課上只講故事、音樂課上只教唱歌、體育課上只做游戲的做法違背了綜合性教育原則。
二、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 ×
【解析】學前教育廣義概念,,學前教育包括早期教育和幼兒園教育。
2. √
【解析】幼兒園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
3. ×
【解析】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活動中形成的。
4. ×
【解析】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要在幼兒園活動中才能得到發展品質的目的。
5. ×
【解析】多元智力理論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發現小天才,是認為每個兒童都是具備特長的。
6. √
【解析】繪畫和以繪畫為主的簡單圖表是幼兒表現和記錄的主要形式。
7.×
【解析】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是領域教學的內容。
8. √
【解析】以先進的理論為指導,研究自己的教育實踐活動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
9. √
【解析】除管理人員、教師、家長外,幼兒也是幼兒園教育評價工作的參與者,這是規定。
10. ×
【解析】幼兒園不是小學的預備階段,但是人生學習的初始階段。
11. √
【解析】在感知運動階段,嬰兒以各種感覺和活動來適應環境。
12. ×
【解析】在前運算階段,幼兒是以自我為中心看問題。
13. √
【解析】幼兒的智力發展指感知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等基本要素的整體發展,即全面發展。
14. ×
【解析】具有相同知識的孩子,在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時表現的聰明才干是不相同的。
15. ×
【解析】在幼兒階段保育和教育相結合,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
16. √
【解析】知識系統化,有利于幼兒對知識本身的理解,同時也有利于用原有的知識去理解新的知識。
17. ×
【解析】從幼兒記憶的表現看,幼兒的無意識記憶占優勢.。
18. √
【解析】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詞語記憶的發展速度大于形象記憶的發展速度。
19. ×
【解析】如果幼兒記憶10遍就能記住某一材料,那么再識記10遍,則會起到相反的結果。
20. √
【解析】對幼兒來說,聯想法是比較有效的回憶方法,由幼兒的興趣特點決定的。
三、簡答題
1.【答案要點】
(1)父母的懲罰;
(2)大眾傳播媒介;
(3)強化;
(4)挫折。
2.【答案要點】
(1)行為具有強烈的情緒性;
(2)愛模仿;
(3)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
3.【答案要點】
(1)課程目標;
(2)課程內容;
(3)課程組織;
(4)課程評價。
4.【答案要點】
(1)觀察力;
(2)溝通的能力;
(3)組織分組活動的能力;
(4)創設與利用環境的能力;
(5)開展家長工作與社區工作的能力;
(6)自我發展的能力。
四、論述題(7分)
【答案要點】
(1)感知運動階段(0~2歲);
(2)前運算階段(2~7歲);
(3)具體運算階段(7~11歲);
(4)形式運算階段(11歲以后)。
五、案例分析題(8分)
【答案要點】
(1)保教結合的原則;
(2)活動中主動學習的原則;
(3)環境育人的原則;
(4)整體綜合教育的原則;
(5)教育引導發展的原則。
六、活動設計題(15分)
【答案要點】
一、活動目標:
1、認識鞋有反正,學會區分鞋的反正。
2、學會自己穿鞋,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活動準備:
1、中午起床后,有意識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兩只腳不一樣,兩只鞋也不一樣。
2、擬人化鞋樣兩雙,分別是高興和生氣的表情,剪好的鞋樣及畫好的鞋印若干,配樂兒歌磁帶《小鞋朋友》。
三、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認識鞋的反正。 教師出示擬人化鞋樣,并提問:“兩雙鞋有什么不一樣?” 幼兒說一雙高興,一雙不高興。 教師接著部:“為什么一雙鞋高興,一雙鞋不高興呢?”
2、引導高興發現一雙鞋穿對了,小鞋高興;一雙鞋穿反了,小鞋不高興。 教師:“我們聽一聽小鞋朋友是怎么說的。”然后邊演示邊引導幼兒聽配樂兒歌《小鞋朋友》(兩只小鞋,一對朋友。穿錯生氣,噘嘴歪頭。穿對微笑,點頭拉手),使幼兒明確判斷小鞋穿得對不對的辦法是看看兩只小鞋是點頭還是歪頭。
3、游戲:給腳印穿鞋。 幼兒自選腳印和鞋樣進行操作。教師適時進行引導,用兒歌中的關鍵話語“噘嘴歪頭”、“點頭拉手” 來幫助幼兒學會分辨鞋樣的正確擺放方法。鞋樣上的蘋果、樹葉標志可以幫助幼兒判斷自己是否穿對了。
4、游戲:找鞋穿鞋。 幼兒脫下自己的鞋,用手捂住眼睛。教師將幼兒的鞋打亂后,用布蓋上。 教師:“你們的小鞋朋友跑到布下面藏起來了??彀褍|們找出來,然后擺成兩個好朋友。”教師邊朗誦兒歌邊指導幼兒按兒歌的提示將鞋擺好,然后鼓勵億們自己穿上鞋。 再次欣賞配樂兒歌《小鞋朋友》。
活動拓展
孩子回家后可以自己穿鞋子,并且和父母分享學習到的穿鞋子的知識。